NCS SUPPORT

支援目標:

  • 提升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及能力

  • 協助非華語學生盡早適應和融入本地社會

  • 促進非華語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同時於校內推廣非華語學生的種族文化,讓學生了解彼此異同,達致種族共融

支援範圍:

  • 非華語學生

支援特色:

支援形式:

(1) 抽離式小組輔導

採用「任務式教學」為核心理念,在課程設計上充分考量非華語學生的文化背景、興趣特質、認知發展、學習風格及能力差異,據此發展校本化教學內容。我們依學生所處的學習階段進行分組教學,針對性地指導非華語學生學習中國語文。在課堂實施層面,透過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與課堂參與度。

課堂上利用iPad自學
運用電子投影設備,引導學生描繪個人五官特徵,認識自我
透過互動遊戲方式,與同儕共同學習中文

課堂以外,本校亦為非華語學生安排多元化的全方位學習活動。在老師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學習並應用中國語文,更透過參與各類本地文化體驗活動(如餐廳點餐情境對話訓練、農曆新年慶祝派對等),提升中文學習的趣味性與實用性。這些活動既能幫助學生將所學靈活運用,亦能深化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促進非華語學生適應及融入本地社會。

以各自獨特的方式慶祝新年,蒐集應節物資,體驗濃厚的節日氛圍

中學組非華語學生依據老師提供的購物清單,協助採買活動所需物資

(2) 抽離式個別支援

運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包括:任務式教學、圖像識字法、唱歌學語文等),為學生實施個別化拔尖補底學習。透過評估學生的強弱項,採取『以強帶弱』策略,配合每位學生的學習優勢,動態調整教學方式、內容及進度,有效照顧學習差異,充分發展學生潛能。

中秋節「快樂速遞員」活動
按照學生能力調整教學進度

(3) 校本識字教材套

整合第二語言學習理論與自主學習策略,發展完善的校本識字教材套。教師依據學生特質設計適性化識字教材,配合系統化教學流程,有效提升學生識字能力。

由學校非華語組所設計的識字教材
提供圖像認字和書寫部分
走出課室,將字詞連結生活

(4) 伴讀伴樂小天使計劃

依據非華語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挑選適切中文讀物,安排華語學生與非華語學生進行伴讀活動。此課外閱讀計畫特別為本校非華語學生設計,透過多元故事內容激發學習動機。精選讀物涵蓋常用字詞與基礎語法,並依語言難度分級編排,逐步增加詞彙輸入量,有效培養中文語感。此種沉浸式閱讀模式,既能奠定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基礎,亦可系統性提升其中文能力。

共融伴讀

(5) 提供表演平台予非華語學生

鼓勵非華語學生展現才華、促進交流,透過音樂、舞蹈、閱讀、朗誦等表演形式,非華語同學可以表達自我、增強自信,同時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多元文化背景。

於家長日表演朗誦
大息圖書分享活動

於世界文化日,非華語學生穿著民族服飾,與華語生一共表演

評估:

  • 基線評估

採用《中國語文校內評估工具》(非華語學生適用)對非華語學生實施前測,藉此評估學生在識字與閱讀兩方面的能力表現,據此擬定個別化的學習支援目標。

  • 進展性評估

透過系統性觀察非華語學生的課堂表現,結合校內評估數據分析,持續追蹤並提升非華語學生在中國語文科的學習成效。

  • 總結性評估

於每學期結束前實施總結性評量,全面評估非華語學生的學習成果與應用能力,並透過成績表系統化記錄其全學年整體表現,作為學年學習成效的完整總結。

提供朗讀系統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