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援目標
-以「全校參與」模式,培養學生良好品格,遵守紀律,明辨是非,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培養積極、樂觀的待人處事態度,建立和諧及互相尊重的人際關係
-幫助學生改善行為和情緒上遇到的困難,讓他們能融入校園、家庭及群體生活
-給予學生實踐慎思明辨的機會,在個人成長中提升解決問題及明智抉擇的能力
支援範圍
-透過級會議、級訓輔主任會議、面談、個案會議、約見心理學家會議等,與老師、專職人員及家長保持緊密聯繫,共同關注及改善學生的行為及情緒需要。透過非正規課程,如班級經營、周會、班會活動、全校德育活動等推動及落實正向品德教育
支援特色
-推行訓育工作,如:定期校服儀容檢查,建立學生健康的形象;
-設立獎勵計劃,表揚優點、克服缺點,正面鼓勵學生良好行為的建立;
-透過班級經營、多元化活動及生活實踐,培養學生自律的品格及正面的價值觀。
「屯輝級任務」

風紀宣誓

支援目標
− 為學生及家長提供不同的服務,如: 生涯規劃和升學及職業資訊,以相互配合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需要
− 為學生提供多元情景或體驗,使他們就學習、事業目標和其他生活範疇作出知情的選擇
− 鼓勵學生根據興趣、能力和志向作出學習/事業選擇
− 促進學生的生涯發展,幫助他們發揮個人潛能
− 協助學生處理及適應從學校環境過渡至社會環境,並裝備他們終身學習
支援範圍

支援特色
個人化生涯規劃
-實地培訓
-持續進行商校協作,與社區各界建立聯繫
-*商校協作圖表
-為每名準畢業生,提供多元且個人化的學習經歷

-實地培訓
聯繫社區不同的商戶及參與外間機構舉辦的實地培訓計劃,為高中學生提供實地培訓,作為職規課程的延伸學習,培養正確的工作態度。
佐敦咖啡店—餐飲實地培訓![]() |
天水圍室內農場實地培訓![]() |
匡智餅房實地培訓![]() ![]() |
太子書店—書籍掃描員實地培訓![]() |
美孚寵物店—寵物美容實地培訓![]() |
綠在元朗實地培訓![]() |
旺角社企餐廳—餐飲實地培訓![]() |
匡智洗車隊—洗車訓練實地培訓![]() |
-試工
藉社會不同機構提供的工作機會,協助學生踏入職場工作,提供獨立工作的機會。
便利店助理 (兼職)
中環社企咖啡店 (兼職)




-重視生活及工作技能實踐,建立正面工作和學習態度
- 校內工作實習計劃



「校內工作實習」 「屯輝招聘牌」
- 為中學組提供多元探索機會,發掘專長及興趣
-職業興趣的拓展
邀請外間機構到校為高中學生舉辦不同的工作坊,提供不同的工作體驗,擴闊多元化出路。








KOL 訓練班 SJS 彩繪車位工作體驗 菁然
數碼繪圖學生作品





-鼓勵親子參與,透過家校合作推動生涯規劃


-家長教育﹕小學組家居訓練工作坊
透過舉辦家居訓練工作坊,邀請資深社工教導家長如何在家中從小訓練學生的生活技能,讓家長在參與過程中了解學生在訓練項目中遇到的難點,並掌握訓練過程的技巧。
[/vc_column_text]

-中學組家居訓練
為了讓家長掌握訓練子女獨立生活技能的能力,提升照顧者訓練學生的技巧及改善溝通模式,校方以外聘導師的形式為有需要的家長進行上門家居訓練,讓家長更有效地學習訓練學生獨立生活的技巧。

-跨專業協作
本校透過不同的專職人員的協作,按學生的需要提供個別或小組支援,以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校護為學生舉辦有關作息和工作習慣的講座及開設處理職場壓力小組;言語治療師為學生舉辦有關職場溝通的工作坊及發展相關的訓練資源:

職業治療師提供有關職業安全及舒緩工作疲勞的工作坊:

-參與機構舉辦的生涯規劃計劃
參與匡智會智閃亮生涯規劃三年計劃,與外間機構協作,籌劃與共通能力相關的工作坊,拓展與學科相關的職業興趣課程、服務及實地培訓機會。
-輔導及評估
定期與學生、教職員、家長、機構及僱主評估學生實習、培訓和試工的表現,並作檢討及跟進;同時透過個人及小組形式為學生和家長進行輔導,提昇對學生前途的關注。
匡智會 「玩出個未來」教材
通用能力大步走
玩法A
玩法B
玩法C
熱身遊戲1
熱身遊戲2
通用能力新市鎮
玩法A
玩法B
熱身遊戲1
熱身遊戲2
熱身遊戲3
熱身遊戲4

支援目標
-收集及整合教職員、家長及其他專業人員對學生之評量及期望,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
-從學術、體藝、社交、品德、生活技能及職業六大範疇評估學生的個別需要,擬
訂統整及全面性的教學計劃;
-按學生個別化的學習目標,採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如:個別輔導、小組學習或班
本學習等。
支援範圍
-本校全校性推展個別學習計劃,為全校每位學生設計個別化學習計劃
支援特色
-目標擬定:
本校在新生入學初期會為自閉症學生進行評估,全面地了解自閉症學生的能力及需要,從而訂定合適的學習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要,進行跨組會議,為學生訂定適切的個別學習目
標;
-課堂教學以個別或小組形式進行,透過視覺策略的運用、社交故事及心智解讀等教學策略,輔助學生透過視覺提示理解複雜的指令、認識社交情境,從而提升與人相處的技巧
●個別課堂:因應學生個別化目標進行聚焦性訓練
●小組學習計劃主要分為兩類:社交小組和社區適應小組
-社交小組主要提升學生的社交技能、與人相處的技巧
-社區適應小組則透過使用社區設施,訓練學生在公眾場所應有的禮儀和適應社區的能力
●跨專業協作:教師亦會透過與職業治療師及言語治療師的協作,了解學生的感知及溝通能力方面的能力及需要,在個別學習計劃中加以配合,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支援目標
-協作學生運用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支援範圍
本組透過全校參與、小組及個別輔導模式,推廣不同範疇的健康教育,包括:
身體健康教育、飲食體重管理、精神健康及性教育。
●身體健康教育方面:利用早會、大息及體育課等時段,推行「每天動一動」、
「星級跑手」等活動,建立學生天天做運動的習慣。
●飲食體重管理方面:透過「健康先鋒計劃」、「午膳飲食調節」、「鼓勵每天飲水」等活動,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
●精神健康方面:主要以針對性及普遍性策略提供精神健康教育。針對性策略包
括:為小學生提供專注力訓練課程,為準備畢業的高中學生提供職場心理學課程;普遍性策略包括:藝術心靈治癒計劃。
●性教育方面:整合全校性教育,包括課堂上的性教育課程及課堂外的小組及個別支援、外間機構提供的講座、培訓等,以提升學生對「性」及自我保護的認識,及與人相處的技巧。
支援特色
-目標擬定:
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由生活實踐開始。本校透過「從經驗、遊戲中學習」、「生活應用」及「環境佈置教育」等方式,讓學生把所學應用於生活,潛移默化,培養成習慣,並延伸至日常生活,活出健康人生。



支援目標
言語治療組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協助有溝通障礙的智障兒童發展他們最適切的溝通模式,使他們能在日常生活中與別人溝通。本校四位言語治療師會與校內教職員和家長緊密合作,以貫徹學生所接受的訓練。
服務範圍
本組透過全校參與、小組及個別輔導模式,推廣不同範疇的健康教育,包括:身體健康教育、飲食體重管理、精神健康及性教育。
1. 評估:
●評估每個學生的語言、表達及理解能力。
2. 課堂支援:
●提供個別或小組形式的語言、發音、口肌及社交訓練予有溝通障礙的學生。
●邀請家長參與訓練,同時透過面見、家訪、電話及言語治療家課與家長溝通聯繫,並向家人提供訓練或溝通技巧等專業意見。
3. 跨專業協作
●與個別學習計劃組協作,開設社區適應訓練小組
●與職規科協作,如:進行面試訓練、學生面試講座、職場應對及製作職場溝通應對教材。
●過往曾入班與語文科老師、英文科老師、常識科老師及圖書課老師協作,促進學生的溝通興趣、理解、表達及口肌感知能力。本年度主要與英文科老師協作英語拼音教學及發展閱讀課程。
●提供專業意見予其他教職員。
4. 專業發展:
●參與匡智會學校言語治療師小組 (Hong Chi School Speech Therapists Group),舉辦專業分享會及製作溝通訓練的工具,以促進專業交流及公共教育。
●工作坊訓練:定期舉辦家長及教職員工作坊,提升家長及教職員之語言訓練技巧。
支援特色


支援目標
本校職業治療服務以學生為本,透過跨專業協作,在學校的環境中,依據有研究成效的方法,設計有彈性的服務模式,令職業治療服務能夠按著學生的需要提供個別、小組課堂協作及全校滲透性的治療服務。
我們相信治療師的工作重點不止在於個別訓練,更重要的是與老師團隊協作,結合治療及教育的元素,提升學校的整體優勢,促進學生的整體參與。我們亦全力與家長合作,支援學生的全面成長。

支援範疇
職業治療的理念在於促進學生在不同生活環境中的自主生活能力、學習、成長及工作表現。

支援特色
職業治療服務以三層架構為模式,一般以一對一的密集個別化介入服務形式較為人所認悉,但其實治療師亦會針對性地入班與老師協作教學,並一起研究中文書寫、自理及職規學習的策略。除外,職業治療服務亦會因應整校的需要而推展預防性及發展性的計劃,例如:優姿計劃及感統環境配套等。

感統活動:
學校設有多感官感統室及戶外感統訓練中心,讓有感統需要的學生進行訓練。

優姿計劃:
優姿計劃旨在為學生重整姿勢,改善站立、坐及工作的姿勢。此計劃已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將會於2020-2021學年全面推行,計劃包括由職業治療師及體育科老師所設計的高強度間歇訓練,每一個動作旨在幫助學生拉鬆繃緊的肌腱,強化肌肉的力度,以促進骨胳及軟組織的平衡發展。學校亦會添置拉筋機械,提供小組及個別化的跟進。

書寫課程:
職業治療師參考不同的中、英文書寫課程,於入班協作時教導學生中文字的視覺空間概念,提供可操作性的活動讓學生掌握較抽象的概念。課堂上亦輔以寫字操教導學生部件及筆劃的次序,並設有檢測工作紙,以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除外,課程亦設有分層工作紙,讓學生可以在家中鞏固所學。


支援目標
學生方面
●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積極樂觀的態度;
●協作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建立學生自尊自律的精神,並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為將來踏足社會作好準備。
家長方面
●建立家長與學校正面的夥伴關係,使學生在優質的家庭及學習環境健康地成長﹔
●提供親職的諮詢與輔導,確保有需要的家庭得到適切的支援,並按需要轉介合適的服務單位以作跟進﹔
●提供家長的管教技巧指導,使家長與子女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
●凝聚家長一起學習、互相支持,一起面對照顧家庭及子女的喜悅和挑戰。
社區方面
●為學生提供參與社區的機會,締造智障人士正面的形象﹔
●增強社區人士對智障人士的認識,促進社會共融。
支援範圍
學生方面
●新生入學安排
安排新生家訪及安排小一新生及家長認識學校環境,協助家長及新生適應學校活。

●學生個別輔導
透過個別輔導提升學生了解自我、情緒處理、社交技巧、與朋輩或父母相處技巧等能力,在有需要時與校內或其他有關機構之專業人員聯繫和合作,讓學生獲得全方位的輔導。
●開設學生輔導小組及活動
按學生的需要及興趣,開設不同類型的小組及舉行不同的活動,例如︰性教育小組、朋輩小組、情緒管理小組、自理技巧提升小組等。

●跨專業協作
與校內不同專業協作作,策劃及推行各項活動及服務,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準畢業生支援
協助學生及家長瞭解畢業後之就業及出路情況,幫助他們作出適當的選擇,並為離校作好準備,以提升學生面對新環境的信心及適應力。

●轉校或離校生轉介服務
為因搬遷或其它理由而需要轉校的學生提供轉校諮詢及轉介跟進。
●舊生會
本校關注舊生畢業後的出路和發展,設立舊生會,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聯誼活動,讓社工有機會了解舊生的近況,給予支持及鼓勵的同時,更可在有需要時提供輔導和轉介。
家長方面
●家長諮詢和輔導
本校社工與家長保持緊密的聯繫,持續跟進學生在家在校的表現,並會定期家訪,就學生整全的需要作出評估和跟進。
●家長培訓
幫助家長認識自己在子女各個階段應扮演的角色及掌握管教重點,提升家長管教子女之技巧及信心。

●家長活動
學校十分著重家長對學校事務的參與,我們透過舉辦多元化的家長活動,促進家長與教職員,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互助、合作及溝通。

●資助申請
因應家長和學生的需要,協助家長申請不同類型的津貼,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例如︰書簿津貼、車船津貼、匡智午膳和交通津貼等。同時亦會因應個別家庭的情況,介紹合適的社區資源或安排基金申請和服務轉介,例如︰蘋果助學金、食物銀行服務等。
社區方面
●社區教育:
擔任社區教育的角色,讓社區人士認識智障人士的優點和潛能,務求達致傷健共融。
●共融活動
為提升學生的社交技巧,本組經常安排學生與不同的學校或團體合辦活動,讓學生累積生活體驗,以融入社會。

●義工服務:
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和校外的義務工作,以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
支援特色
社工組致力提供適切的「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重視「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致力從學生小一到中六這十二年重要的成長和學習階段,照顧他們的獨特性及成長需要,與校內校外不同單位溝通和合作,積極採取預防性及發展性的策略,推展學生輔導服務,協助學生健康成長。

護理服務
本校有兩位駐校註冊護士,為學生提供身體及精神健康方面的專業護理。
服務目標
●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照顧學生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推廣健康生活,給予專業的醫護知識。
●加強學生、家長及教職員衛生知識。
服務範圍(身體護理)
1 . 統籌學生醫療事務
●調查及記錄全校學生健康資料
●學童防疫注射
●學童牙科保健服務
●學生健康服務計劃
2. 一般護理工作
●提供學生的身體護理,如意外受傷傷口處理、探熱、量血壓及體重等
●照顧需在校服藥之學生
3. 籌劃及推動健康講座及訓練
4. 監察校園環境衛生
5. 監察學生午膳質素,確保學生能享有健康校園飲食
服務範圍(精神健康護理)

1. 個案性層面
●提供情緒行為支援
●提供個案輔導
●管理及跟進個案覆診及藥物治療方案
●進行精神狀態與情緒行為觀察、分析、記錄
●給予精神科專科醫學意見
2. 針對性層面
為特定群組及需要學生提供小組工作,如:
●小學組的專注力訓練小組;
●中學組的職場心理學訓練小組等
3. 普遍性層面
為全校學生提供精神健康教育及推廣,如:
●與相關科組協作入班等


目標
●全力推行「一生一體藝」計劃,發展不同學生的潛能,培養終身興趣。
● 透過統整各項活動的安排,加強照顧學習多樣性。
●培養學生團隊及協作精神,服務社會,豐富他們的餘暇生活。
●透過多元化活動、表演及比賽,讓學生的能力得以肯定和發揮,提升他們的自我形象。
特色
體藝課
體藝的培養,發展及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終身興趣。
課後活動
多元化的課後活動,在課餘時段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及興趣,使學生得到均衡的全人發展。
早會及大息培訓
學生的潛能進一步提升,讓他們的能力得以肯定和發揮